现在都这么卷了吗?
某部电影被人爆出一张“群演招募通知”,内容是征集首映礼上的特型演员,需要当众表演“哭戏”——就是传说中的“哭托”。
哭托年年有,这么高要求的很少见!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三组群演,戏份各不相同,自带“故事线”。
一组是中年男子带着老妈来看电影,“儿子”需要在观影过程中频频回头,观察“母亲”神色,然后忍不住铁汉落泪,“老妈”就给他递纸巾安慰。
画面感,有!
二组群演的剧情简单一些,只需要嚎啕大哭,哭到眼镜模糊擦眼镜即可,但表演细节要求还挺高的:眼泪要大颗,哭的反应要明显——估计这位大哥到时会有脸部特写。
大概是这样?(图文无关哈)
三组群演的戏份呢,看起来就挺文艺的。女孩看完电影想到自己失去的亲人蹲在角落里哭,被正要走的暖心女明星发现,女明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,就默默地帮她擦去眼泪,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给她,然后拥抱……
妈呀,何止画面感!
我脑海里已经自动回放小时候看《某音》杂志,里面写的张国荣还是黄家驹等巨星和粉丝互动的经典情节。那时候天真,真的会被感动得一塌糊涂,等到长大了才明白:某音体,呵呵。
片方没有回应这则招募启事是真是假,不过这个小八卦倒是让人惊觉现在的电影在“让观众哭”这件事上真的有认真在卷,太热衷于让大家泪洒电影院了!
1.
要说泪洒电影院的,脑海里蹦出的第一人是霍思燕。
去年国庆档的时候,小霍突然被网友们发现,她看电影十片九哭,哭泣的场面还常常被镜头记录,放在短视频里做成电影的营销物料,来证明这电影多感人。
而且哭法很多样,每部都不同。
网友就好奇,她是不是在做一种很新的职业?
马丽那部讲儿子穿越回去找老妈的《哥,你好》,霍思燕是带着9岁的儿子嗯哼一起看的,看到故事里马丽和常远的“母子”戏份,小霍的眼泪就忍不住哗哗哗地流,一旁的嗯哼看到了,还拿小手给她擦眼泪,歪头靠着她的肩膀暖心依偎。
跟妈妈对手指逗妈妈笑,安慰妈妈说别伤心,我爱你比你爱我更多呢。
小嗯哼真的好暖!
说吧,有多少人是因为这段小花絮去看了《哥,你好》的?
比说自己哭了两袋纸巾的沈腾有信服力多了,毕竟腾哥只晒出了自己的“纸巾尸体”,咱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真哭过。
霍思燕真的是那种编剧导演最喜爱的观众,看闺蜜情题材的《阳光姐妹淘》,她和好姐妹熊乃瑾一起哭,哭得妆都快花了,还不忘互相摸头安慰;
要是不知道的,还以为电影多好看呢,结果一看豆瓣评分4.4,嗯?!
看《海的尽头是草原》,哭得更凶,眼睛都肿成了一条缝!这回给她擦眼泪的是老公杜江。
杜江比嗯哼有经验,早早备好了纸巾。
毕竟,他陪霍思燕看电影的次数多,看《中国医生》的时候就领教过小霍哭得厥到自己怀里去的场面。
按霍思燕的说法,这还已经是第二次看的反应,第一次看的时候是“差点哭晕过去”。
她应该是共情力非常厉害的人,就连看豆瓣4.7的《你的婚礼》,都能哭到花枝乱颤。而面对同样的情节,坐她身后的女观众在低头耍手机……你就知道,这世界上有一种观影奇景:她们明明在一个电影厅,但不在看同一部电影。
……
因为哭得太多,网友们怀疑她在兼职哭戏,传说哭一场3000块。这个价钱应该是以讹传讹啦,像霍思燕这种咖位,为了社交礼仪参加首映礼的可能性更大一些,她又像极了情绪高敏人群,日常生活里也是流泪像开水龙头似的,只需拧一下开关就行的。
2.
不过,“哭托”这个职业浮出了水面。
有网友爆料,类似电影首映活动,宣发会招群演在关键情节点“领哭”,并在映后的互动环节讲述自己的个人经历,以引起更多共鸣,费用是300块钱左右。
也有因为观众哭得太厉害而营销效果逆天的,经典案例是《前任3》,堪称国产“哭销”天花板。
这个爱情片票房19.41亿,每一位在电影院里“疯哭”的戏精都功不可没。
有捂着脸默默哭泣的小伙;
有拿纸巾遮着眼擦来擦去纸巾一直干着的大哥;
有哭声太大,闺蜜都看不过去,放弃玩手机来抱她的妹子;
有人都走光了,他还跪在地上嚎的壮汉;
有在电影院里还遇到了前任在哭,干脆过去抱着一起哭的;
有坐位置上哭不过瘾,还要跪到银幕前让悲伤像矿泉水一样倾泻的;
有看着看着控制不住自己哭太大声,最后出动保安,把她抬出去的;
……
你要问里面哪些人是被电影打动,真的伤心到不能自己;哪些人是300块一场的“哭托”,哪些人是短视频上为了蹭热点博流量而凑一脚热闹的博主……谁又能分得清?
但当信息流不断地把这些哭疯的场面推送到你面前,你会不会好奇,这部电影到底是有多么感人,能让这些人当众发哭疯?
当你好奇心一起,钱包里的钱大概率也是捂不住了。
从业以来也参与过很多电影的首映,映后见面会每每会有一些特别的观众被点名互动,站起来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看的时候多么多么感动,说电影拍得有多精彩感人,但一想到那些真真假假的“托”的存在,就觉得一切索然无味。
一旦有假托的存在,真也会被衬得黯淡;
很多电影的现场互动看起来那么真挚,但很多时候回过头来看看,时间或许才是这些人到底是真哭还是假哭的最好证明。
毕竟,连豆瓣2.9,把一代顶流直接拖到口碑谷底的《上海堡垒》,当初的首映活动,都有过“感人”,“看哭”的营销卖点。
哭到3D眼镜模糊的↓
感动到出电影厅后还在回味“眼泪哗哗哗地流”的↓
也不能一杆子打翻一船人说她们就是在诈骗,毕竟每个人的泪点不一样。
人类太复杂了,有些人去看电影是为了艺术,有些人去看电影是为了追星,有些人去看电影是为了赚钱,有些人去看电影是为了爱情,有些人去看电影是为了睡觉……
还有些人真的只是想去别人的故事里哭一场属于自己的悲伤,跟电影质量好坏也无多大关系。
但我能百分百确认的是,下面这位肯定是“哭托”!
带狗狗看狗狗的电影已经够离奇了,但万万没想到的是,狗狗们还能看得“眼睛湿润”,创意啊!
我不知道怎么说了,真的是很新颖的“哭销”!
3.
当狗狗都能被营销眼眶湿润,人类也只剩下了沉默。像这位老兄吐槽的,近几年的电影真的“不是哭就是在哭的路上”,中国电影真的太爱哭了。
商业类型片日渐变窄,提供情绪价值的电影占据主流,很多人去电影院不是想看一部电影故事讲得有多精巧主题有多深刻,而是找个契机来一次情绪宣泄。
能让人笑能让人哭,成了最直给最省脑细胞的“商业卖点包装”,再给多一点复杂的?那是另外的价钱。
喜剧越来越不在乎电影质感,哪怕是小品直搬,能让人乐就好。甚至近几年连这类小品喜剧都快断供,大笑渐渐变尬笑;
但是哭比笑又更简易一些,大部分的电影里,都是有情绪点可以挖出来包装成卖点的。
业内知名营销大拿也讲过,当下的电影营销就是要把情绪属性进行扩展,激活消费者潜意识里的情绪、情怀或者情感。
当人类发现能那么迅捷了当地将“情”置换成“钱”,财富通道哗一下就打开了!
还有谁会去在乎电影本身是个什么水平?
发现同城精彩活动就上谈资同城活动汇-电影、演出、聚会、展览等全网一站式聚合、比价、购票【点我进入】
关键词: